【资料图】
一对台湾郑姓夫妇几年前带着幼子移民到美国,然而去年在南加州的一场车祸夺去了太太的性命。郑姓父子几经波折,沦落到北加的游民中心,还好得到各方热心的捐助,终于有机会重新开始。
郑先生一家因为车祸改变了一切,现在的想法是找到一个稳定的住所来照顾幼子,希望实现妻子生前两人拟定的计划,留在美国陪伴儿子。目前为郑先生筹款的项目已经收到超过26万美元善款。
不只是离乡背井的郑先生,即便是本地人,也会因为突如奇来的一场意外而改变人生的轨迹,或者被打入社会的底层,或者难以恢复正常。今年初南加州蒙特地公园市11死16伤的枪击血案发生后,全美各地的善款虽然超过100万美元,但大部分援助的是遭到枪伤死伤的被害人,然而对那些还未能走出创伤症候群的被害人,有些还无法正常上班,或继续生活在伤停阶段的阴影之中。
对于华人来说,早几年出面救助的,大部分是移民已久,或事业有成的老侨或社团;近年来年轻一代的华人在行有余力之际,也先后成立扶助团体。前几年疫情期间,展现出华人乐于助人的本性。然而,不同族裔之间,也许因为文化或语言的隔阂,未能及刻救援。这也说明族裔及社团等人际网络,在紧急时刻仍能发挥守望相助的作用。
其实,游民收容所就像一个社会的缩影。每一个个体都有辛酸的故事,有的幸运得到搭救,另外有更多比例的游民,难以脱身。然而社会普遍仍对游民中心有所疑惧。例如南加州圣迪玛斯和拉汶两座城市官员和居民,近期对于洛县拟议公寓建筑项目感到担忧。事实上,包括部分华人居住比例较多的城市,不乏有团体或组织表达对县官员和开发商就该项目缺乏沟通的不满。这其中究竟是误会,还是有意搁置,仍有待进一步的厘清,以顺利推动。
接纳游民中心其中的困难包括安全、贩毒及犯罪等相关议题。虽然有些负责游民的单位说明,将会排除有前科者入住,警方也打包票治安标准不会降低,但是仍然缺乏更具体的数据比较,与当地的社团沟通,自然难以排除居民戒心。
美国西岸沿海大城市的整体游民人口比例,高于东岸许多沿海城市。加州平均每日有约17万余无家可归的人,是第二高的纽约州的两倍。如果不能妥为解决游民问题,受到影响的不只是无家可归者、当地民众,将可能波及更多社区。
郑姓男子一家原本是要追寻美国梦,但却犹如陷入一场噩梦。他在接受社会救助之后,从游民收容所搬出,可以算是不幸中的大幸。但是其他命途多舛的个人能否得到同样的援助?可能不尽然。这就需要公家社工或非营利的慈善救助体系出面协助。美国人不缺爱心,如何更有效的汇集善意爱心,减少社会游民的增加,有赖政府与民众敞开心胸,共同面对争议,出谋划策。
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