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前夕,秭归县的民间艺人表演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节目《杨林堂鼓》。王辉富摄(影像中国)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在秭归县屈原故里景区的端午习俗馆,长辈正在给一个孩子点雄黄(资料照片)。郑家裕摄(人民视觉)
秭归县香溪村传统民居一角。周华山摄(人民视觉)
端午前夕,秭归县香溪村部分村民在修缮一新的民居前合影留念。郑家裕摄(人民视觉)
长江三峡西陵峡碧水清澈,船舶行驶在秭归县屈原镇水域,岸上村落的传统民居别具特色。魏启扬摄(影像中国)
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城出发,经过一段段曲折起伏的盘山公路,窗外显现出险峻秀丽的峡江风光——脚下是千帆竞发的东流碧水,身侧是绿意葱茏的崇山峻岭。
这里是三峡库区,长江一级支流香溪河与长江西陵峡的交汇处,一片相对平坦的山间谷地中,坐落着秭归县归州镇香溪村。这里不仅完好地保留了典型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,还保存有多处具有鲜明峡江建筑风格的传统民居。2019年,香溪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。
青瓦白墙的荆楚风格民居错落有致;穿插在街巷之间的青石板路,连通家家户户……走进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归州镇香溪村,岁月的气息扑面而来。
这是一个始建于明清时期的传统村落,位于长江北岸,平均海拔600米左右,背靠海拔870米的金蟾山。登上金蟾山远眺,长江、香溪河和卜庄河,以及屈原镇、郭家坝镇等周边村镇的山水美景尽收眼底。村内有3处较为集中的古建筑群,均建于清代乾隆早期,还有多处建于清代中后期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。传统建筑规模超2万平方米,占村庄建筑总面积80%以上。
丰富民俗 寄托敬意
这里的端午“大过年”
取蓼叶3张,在左手掌中撑开,左右相折卷成三角圆锥形。用筷子加入香软的糯米、饱满的红枣、甜丝丝的红豆沙,按压结实,左手虎口夹紧,卷包得有棱有角……端午前夕,在香溪村的一间农家小院里,村民李红正与家人一起包粽子。
秭归是屈原的故乡,每年端午,当地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、吃粽子,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。李红告诉记者,对于秭归人来说,端午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,当地有“端午大过年”之说。千百年来,秭归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端午民俗。
“咚咚咚……”在风平浪静的香溪河上,伴随着铿锵有力、富有节奏的鼓点,20名划手整齐划一地挥动手中的船桨,奋楫击水,驱动着彩色的龙舟全速前进,坐在船后的舵手则根据前行的路径,适时调整方向,控制船的平稳性。“香溪村龙舟队已经组建了20多年,近几年在镇内的龙舟赛上都是第一名。”担任龙舟队鼓手的香溪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全说,每年端午节,县里都会举办龙舟竞渡赛,邀请全县居民以镇、村为单位参赛。农闲时,刘全组织龙舟队队员到香溪河训练,争取今年再创佳绩。
“秭归人一年要过3次端午节。”秭归县委宣传部文化文艺工作负责人周华山说,农历五月初五是“头端午”,人们开始挂菖蒲、艾叶,饮雄黄酒;五月十五为“大端午”,各家各户备下佳肴接女儿、女婿回家同享,划龙舟、投粽子、办诗会;热闹的节日气氛一直持续到五月二十五“末端午”,前后长达20天。
古朴村庄 岁月悠长
这里是民居“活化石”
走进香溪村胡家坪一处古朴的大院,建筑平面呈长方形的天井房,两进四合院式布局,由前厅、堂屋和左右厢房等单元组成。“胡家坪古民居是典型的三峡地区新滩古民居建筑风格,具有因地制宜、就地取材等特点,有巴楚民居‘活化石’之美誉。”秭归县住建局传统村落工作负责人李云介绍,三峡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之所,巴、楚、蜀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交融,其民居建筑形式呈现多元风格,比如干栏式、井干式、碉房式、四合院式等。
近年来,归州镇政府对香溪村制定了保护性规划,对3处清代古建筑群进行结构件加固、修补更换小青瓦,并指定专人管护,尽量维持其原始形态;对于其他还有人居住的古建筑,考虑到居民安全,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开展危房改造。目前,已全面完成131户传统民居的保护性修缮。
如今,古老的香溪村,变化越来越多。3公里长的居民点区间硬化路全面贯通,建成4500米的旅游步道、3座观景平台和1500平方米的停车场,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覆盖全村,新开了5家农家乐、一家特色民宿,每逢节假日人气火爆……这个三峡库区的传统村落,向世人展现着新气象。
关键词: